
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花蓮縣致力於改善河川水質,推動水質淨化現地處理、公共污水下水道、水資源回收中心等建設,落實環境教育,公私協力守護水環境,實踐水資源永續管理的決心,落實用水正義。
水環境改善工程
第五屆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金、爛蘋果獎」為針對前瞻基礎建設進行的民間考評,主辦單位台灣河溪網根據「生態功能改善」、「社會功能」、「計畫執行程序」、「親水永續美質環境設計」、「水量、水質兼顧,提升水體與水域生態健康度,期能恢復水岸生命力及永續水環境」等評分標準,自今年3月籌備、8月邀集專家顧問與公民評審們走訪全台,完成全台共計18件計畫現勘評分,並在9月於實體及線上同步發布評選結果,今年評分最高獲頒金蘋果獎的計畫共有兩件,分別花蓮縣政府的「洄瀾灣流水環境改善計畫」及桃園市政府大漢溪上游水環境改善計畫獲選「金蘋果獎」。
評選當日由台灣河溪網秘書長鄒明軒及趙榮台委員領隊現勘,首先美崙溪畔公園,本案改善既有欄杆太低與步道過陡等問題的同時,於美崙溪北岸以擇伐的方式砍除生長狀況較差、或受遮蔭而無法正常開花結果的植株,使原本生長狀況較為優良的植株可獲得更多的生長空間,以完善樹木開花、結果與提供棲地等生態功能,除此也針對「台灣狐蝠」的食源大葉山欖、稜果榕等台灣原生喬木進行補植,穩定台灣狐蝠在此處食源;另於施工中迴避林帶下的陸蟹棲地,透過保留既有的落葉層,以及使用擇伐時所產生的枝幹營造陸蟹通道等方式,避免陸蟹的棲地流失,增加陸蟹橫向移動的機會,本次評選中也能在步道旁的排水溝與落葉堆下屢屢觀察到陸蟹的蹤跡。
洄瀾灣流水環境改善計畫位於南邊的南濱太平洋公園隔離水道,早期吉安溪舊河道因受都市發展影響因此其護岸多為水泥護岸,雖能保全民眾不受洪水的威脅,但也減少了水域的生態性與民眾的親水空間,本次改造將既有的水泥護岸改成緩坡綠化型護岸,減少水陸域之間的阻斷,同時以石籠做為護岸的基腳,在保護護岸的同時也增加植生入駐溪濱帶的機會,以創造更多元的水域型態供水中生物棲息。
乾淨飲用水管理
淨溪減污
- 汙水下水道系統
- 花蓮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
- 維護河川水質
- 河川巡守
了解更多訊息,請參閱2023花蓮縣地方自願檢視報告電子書、2023 Hualien County SDGs Voluntary Local Review、2023環境面向永續發展自願檢視報告(中、英文版)
水環境建設行政透明專屬網站(花蓮縣)
花蓮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花蓮環保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