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的能源
花蓮縣推廣節能教育,推動住商節電行動計畫。並透過置換LED智能路燈、綠能運用及資源循環發電等提供民眾可負擔得起及可靠的永續能源。
推廣節電節能
節電計畫開辦校園限定名人講座
花蓮縣政府節電計畫開辦校園限定名人講座-吳鳳帶領花蓮學子從台灣看全世界,系列講座第一場次於7月11日在花蓮高級中學揭開序幕,由藝人吳鳳打頭陣,以「從台灣出發,看全世界的環保與綠能」為主題,分享自身生長於土耳其、旅行於各國、定居於台灣的生活經驗對比,從台灣至國外、從以前到現今的環保與綠能觀念差異,以及未來推動之期許。本次講座報名情形相當熱烈,參加學員共計70餘名學生,現場氣氛融洽且互動熱絡,吳鳳的演講內容、學員的吸收程度與問答非常精彩,參加的學生紛紛表示:「名人的演講太有趣了!下次還想參加」。
花蓮首創生質能源中心!畜牧業排泄物轉為沼氣發電,黃金變綠金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為進一步有效解決畜牧業者廢水及異味問題,以降低廢水排放達到花蓮縣永續發展策略中建立環境承載力管理之項目,並以環境永續與經濟永續之方向達成中央政策溫室氣體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積極推動花蓮縣畜牧糞尿再利用,除推動畜牧糞尿沼渣沼液澆灌農作物,並於花蓮縣玉里鎮三民地區設置全國第一座畜牧生質能源中心—「花蓮縣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以下簡稱璞石閣),集運玉里鎮、瑞穗鄉及光復鄉等區域畜牧場畜牧廢水進行沼氣發電,創造經濟效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朝向綠色畜牧循環經濟的方向邁進。
(一) 企業循環經濟相關之永續管理策略規劃
以公私協力為中心,透過行政參與、行政委託及公私部門契約等協調方式。吸引民間企業參與政府的公共建設,需具備一定條件,包括政府與企業是否彼此信任及具備優質的合作機制,都是官民合作的成敗關鍵,要維持良好運作,勢必得啟動民間力量來共襄盛舉,與民間建立「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共同出力來滿足全民需求,以創造三贏局面。為推動畜牧業沼氣發電,首先針對產業特性、資源化技術及環境背景進行調查,盤點內外部資源和條件,分析了解自身優劣勢及外部環境機會與威脅。以背景及問題分析,現階段推動畜牧資源化系將以整合中小型畜牧場集中處理,增加處理規模後進行沼氣發電方式進行,並建置示範場,就此成為璞石閣誕生之起點,並以下列策略推動。
1. 建構媒合平台
依產業分佈特性評估三民地區(周邊畜牧業合計有10,000-15,000頭豬隻畜養規模)具有發展之潛力,故以其做為首要之推動標的,建構媒合平台,積極與周邊畜牧業者進行商談,並以周邊之青年豬農為主要對象,透過青年豬農期望養豬產業升級之想法,由養豬業者串連,並表示願意提供5分地,最終串聯11家畜牧業者,總共集運1萬3,808頭豬及1,776頭牛,達到可損益兩平之產業規模。
2. 技術提供
畜牧業者決定合作興建後,其最大問題即是技術來源及未來如何操作,由於推動階段國內沼氣發電設施上處於萌芽階段,技術業者多無案場可供參訪,故畜牧業者並無信心進行投資,縣府為協助業者解決此一問題,由中央介接台大蘇忠楨教授引薦優良之技術業者,經多次溝通協調最終業興公司同意除興建外,亦投資部分費用並負責未來之操作營運,免除畜牧業者營運後操作維護之困擾。
3. 經費挹注
此興建費用對於中小型畜牧業者是一大負擔,環保局第一時間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進行洽談,並協助業者撰寫補助申請計畫書,共計獲環保署新台幣4,200萬補助佔總投資金額之49%,採政府獎補助方案推動,大大緩解畜牧業者資金壓力,並有繼續往前邁進之動力。
惟傳統式豬舍其畜牧糞尿水分過高,導致有機物濃度偏低,不利沼氣產生,且大大提升集運之運輸成本,為了能提高發電效能,畜牧廢水收集端將減少畜舍用水量,增高廢水有機物含量比例,提高沼氣產氣及發電效能,是以提升整廠經濟效益。縣府也協助業者辦理農委會百億計畫「擴大豬場導入新式整合型設施」(豬場)設施補助計畫,其中包含輔導老舊豬舍轉型,施作密閉式豬舍、水簾、高床、污染防治及自動化設備等多項設施,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集運之11間畜牧場,其中3間為新型高床式養豬場、1間為新式養牛場設施,處理單元採用全密閉厭氧消化方式,不會產生異味,亦降低用水可達66%至87.5%,大大降低水資源的消耗,亦有效提升營運成效。
4. 跨單位整合
從設置、興建到營運階段,涉及到縣府內環保、農業、建管、工商等單位,由環保局同仁帶著年輕農友與各單位協調,甚至一同去拜訪台電營業處,協商沼氣發電事宜,務求以最高的行政效率解決各種問題。聯合各個不同領域單位一同構建永續環保且經濟最大化。
以全量收集之畜牧糞尿經過厭氧消化,所產生之沼渣沼澆灌至農地作為肥分使用,惟農地取得是一大困難,環保局辦理多場沼渣沼液農地肥份使用相關推廣宣傳會,邀請農民、農會、公所等單位參與,並提供媒合平台,透過宣導展現成功案例降低農民疑慮,提升農民之接受程度,藉此降低農牧媒合之難度,協助取得澆灌農地。
5. 中央政策支援
環保署透過水污法加重罰鍰、訂定畜牧糞尿資源化比例、徵收水污費等政策手段,加速畜牧業者產業升級,並訂定沼渣沼液農地肥份使用專章,簡化畜牧業者申請畜牧糞尿再利用程序,此外,農委會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畜牧設施增列禽畜糞尿資源化設施,解決土地地目問題,再者,經濟部調整沼氣發電躉售電價,各中央部會之政策支持及法規開法皆大大提升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推動之進度。
6. 紛爭排除
秀姑巒溪的水質,近年來頻頻亮起紅燈,在地居民和環保團體質疑,是沿岸的畜牧業偷偷排放廢水,才導致水質污染。三民地區因屬畜牧養殖業集中區域,過去即常遭受周邊居民質疑與陳情。
過去三民里里民多數認為臭味、廢水為影響生活品質的最主要原因,而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之設置目的,即是為解決畜牧業所產生之廢水與異味問題,然而居民仍對是否能改善居住品質抱有很大的疑慮,「龐大的水泥建築」、「高壓電塔設施」、「槽車行駛安全」、「噪音、臭味、環境二次污染」、「廢水處理量」、「更多畜牧業遷入」、「疫病傳染」皆為里民十分關切的議題。
另外,璞石閣的建置因涉及鄰近地區住戶生活品質,故需於申請建築執照前向附近居民辦理說明會並取得共識,為避免周邊社區民眾誤解為畜牧業相關建設而反對設置,因此團隊積極辦理大量居民座談會議、溝通會議及外縣市觀摩等活動,讓社區居民明確了解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的設置能夠守護環境,提升居民居住及生活品質。
起初說明會議並非圓滿順利,因此團隊決定走訪基層,逐戶拜訪,並於107年12月及108年1月辦理2場花蓮縣「推動設置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設施處理畜牧場畜牧糞尿計畫」說明會,以及於108年1月22~23日辦理三民里里民畜牧糞尿沼氣發電設施觀摩活動,邀請環保署,花蓮縣環保局、農業處、農田水利署、養豬協會、玉溪地區農會、三民里里民、玉里三民地區畜牧業者、環境技術業者,說明設施目的、規模、資源化再利用、及對鄰近住戶的影響,並討論居民關切議題,針對居民要求進行回覆,以及與三民里里長、三民社區法展協會理事長、總幹事、里民充分協調,化解里民疑慮取得居民共識。
在經過多次的會議說明、討論後,在花蓮縣環保局需不定期至玉里山民地區稽查廢水污染之附加條件下,最後獲取8成以上與會里民認同,同意於玉里三民地區設置畜牧糞尿廢水沼氣發電設施。
(二) 推動成效及達成永續指標
本案不僅帶來經濟效益,也創造出環境與社會效益,支持國家永續發展,促進多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進展並符合國家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
1. 經濟效益
畜牧糞尿資源化再利用,每年減繳水污費約88萬元,產生之沼氣用於發電,沼渣沼液做為有機肥料,回歸農地還田作肥。花蓮縣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於111年營運期間收集處理畜牧糞尿廢水共69,735公噸,回灌沼渣沼液共6萬9,735公噸,沼氣產生量為33萬663m3,發電度數為3萬1,400度,躉售電費共169萬5,973元,估算減碳量達550公噸。沼渣沼液回灌更是為在地農民節省可觀的肥料費支出,年相當於12,500包台肥四號肥,約840萬肥料的價值,據農民表示,使用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所產的沼渣沼液回灌種植出的水稻,穀粒較大顆,品質亦較化肥為佳,產量更多出一成有餘,並可升級轉型為有機農業,促進玉里三民地區經濟活力及發展。
2. 環境績效
為改善河川污染、清淨鄉村空氣品質,同時落實畜牧糞循環經濟回收氮肥政策,積極推行畜牧糞尿資源化作法,改變以往傳統將畜牧糞水視為廢棄物加強管制作法,採取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策略。自105年起推動至111年底,全縣已有54場畜牧場取得畜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同意,減少15萬1,367公斤畜牧糞尿排入河川,有機污染物削減量35萬7,459公斤/年,回收氮肥利用量2萬1,254公斤/年。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成立後,減少畜牧糞尿液排放,降低附近周遭河川及溝渠的污染負荷,以營運期間為例,總計收集6萬9,735噸畜牧糞尿廢水,估算其污染量約為化學需氧量1萬9,872公斤、懸浮固體物7,662公斤避免流入河川。解決了過去當地民眾在意的廢水排放及臭味問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當地蔡里長表示渠道變得乾淨很多,里民也沒有再反應臭味問題。
3. 社會影響力
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亦創造在地就業機會,3名現場操作人員及沼渣沼液回灌槽車司機皆為玉里當地人,不定期聘僱當地臨時工,從事環境整理,並建立當地水電及管線廠商後勤能力,提升當地技術水準。創造零廢棄、零污染的生產環境,維護當地居民健康的環境。同時提供環境教育場域,供各界參訪,111年度參訪單位包含台東縣環保局、關山養豬協會、三民國小2場次、中興長老教會、環境教育大使服務隊等,總參訪人數約200名。
了解更多訊息,請參閱2023花蓮縣地方自願檢視報告電子書、2023 Hualien County SDGs Voluntary Local Review、城市學